當前位置: CNMO > 新聞 > 正文

小米發(fā)布次旗艦手機 意在突破銷量瓶頸

CNMO 【原創(chuàng)】 作者:孟濱 2015-09-23 10:14
評論(0
分享

  手機行業(yè)又迎來了熱鬧非凡的一周。國內最具話題的兩家手機品牌小米和魅族在同一酒店狹路相逢,小米率先出招,亮出了“安卓小王子”——小米4c,這算得上小米產品中一個全新定位的系列。

  今年以前,小米的產品線一直保持清晰的路線:小米系列為品牌旗艦,每年發(fā)布一款(期間也曾推出小升級的s和縮水的青春版,但設計保持一致);紅米系列主打千元級市場,包括紅米和紅米Note產品線。今年,小米產品線進一步豐富,不僅推出了小米Note大屏旗艦,本次發(fā)布的4c也是全新定位的系列,它主打的,正是此前小米所空缺的“次旗艦產品”。

小米發(fā)布次旗艦手機 意在突破銷量瓶頸

  從設計、工藝、配置等各方面綜合來看,小米4c是介于小米4和紅米系列之間的產品。相比于小米4“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”,新發(fā)布的小米4c的塑料外殼盡管手感舒適,但本質上更廉價,它的配置也不像小米4那樣堆砌當時業(yè)界頂配,而是綜合考慮性能和成本;不過相比紅米系列產品,它在功能方面要更加強大,并非“夠用主義”。

  結合上月發(fā)布的紅米Note2,我們或許可以看出小米的改變。這家公司曾一度被外界認為存在瓶頸,其今年的銷量預期也被質疑,但在三季度推出的這兩款產品,體現出了強勁的反擊勢頭。

  在千元內市場,小米祭出的紅米Note2是一款殺手級產品,它使用一顆面向2000元級產品的芯片做出一款799元的產品,目的就是為了在競爭已白熱化的千元手機市場殺出一條血路。

小米發(fā)布次旗艦手機 意在突破銷量瓶頸

  而這款小米4c則將是殺向1500元內市場的利器。此前小米在這一檔位并無新機,戰(zhàn)略上選擇將上一代產品降價拉至這一價位段,但如今智能手機市場產品生命周期進一步縮短,一年前的產品即便降價對用戶的吸引力也會減弱,莫不如將業(yè)內新技術重新包裝組合為新機。4c正是這樣的產品,它并沒有很多工藝或者技術上的新嘗試,是一款相對而言容易打造的產品。

  這樣的手筆,體現出了小米作為互聯網思維先驅的調整能力。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,選擇激進的定價策略和豐富產品組合,以便保持增速,順利完成年度的銷量目標。這一點,比大多數的傳統手機廠商要更快更準。

  當然,仍需給小米潑一點冷水的,就是小米進一步發(fā)展,需要在高端領域取得突破,并在國際化市場有實質進展。在國內市場依靠性價比獲取銷量的方式有效但不可持續(xù),提升品牌溢價、走向國際市場,才是小米突破瓶頸的根本。這一點是,小米還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和投入。

小米發(fā)布次旗艦手機 意在突破銷量瓶頸

  最后談談剛剛發(fā)布的產品。事實上,筆者一直認為驍龍808是一顆被忽略和低估的芯片。或許是因為從營銷的角度六核顯然不占優(yōu)勢,因此大多數品牌都不考慮這個芯片,技術能力強的選擇了驍龍810,追求穩(wěn)妥的則選擇聯發(fā)科曦力X10。但已有的幾款驍龍808產品,都有不錯的體驗,從對小米4c的現場體驗來看,速度、流暢性還是可以保證的。

  不過,在一些功能方面,小米拋出的噱頭其實并不像雷軍說的那樣夸張和黑科技,而是友商早已實現的功能。比如,息屏美學是OPPO提出的概念,邊緣觸控則是努比亞Z9的主要賣點。另外,如全網通2.0是得益于高通芯片功能的升級,近期業(yè)界將密集發(fā)布一系列此類產品;而高鐵模式其實主要是基站的功勞……

分享

加入收藏

網友評論 0條評論
用其他賬號登錄:
請稍后,數據加載中...
查看全部0條評論 >
潮機范兒

Copyright © 2007 - 北京沃德斯瑪特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發(fā)郵件給我們
京ICP證-070681號 京ICP備09081256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632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