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ynos陣營
相比Qualcomm來說,16年這幾個月三星陣營方面貌似只有定位旗艦的Exynos 8890引起過我們的關注,Exynos 7系列和Exynos 3系列三款新處理器以及對應的機型貌似并沒有多少人知道。
旗艦級別——Exynos 8890
三星S7和三星S7 edge同時搭載了Exynos 8890。14nm制程打造的Exynos 7420相比20nm制程Exynos 7410將三星處理器從32位架構升級到64位架構,接著第二代14nm制程打造的Exynos 8890相比Exynos 7420進一步提高了架構的先進性。最明顯的改變就是深度定制了ARM的公版架構。首先將8核心的公版架構中Cortex-A72大核心換成了自主設計的Mongoose(貓鼬)架構,小核心沿用了Cortex-A53架構。雖然沿用了ARM架構的Mali-T880 GPU,但是相比友商增加了核心數目,抵達Mali-T880 MP12的高度。ISP和LTE基帶芯片都采用了自主研發(fā),不過并不支持全網通。行貨版的三星S7和三星S7 edge之所以支持全網通,主要是更換了Qualcomm核心,自然將基帶芯片也一并更換了。
之所以說Exynos 8890是一套成熟度很高的平臺,主要是因為其擁有了大量自主設計的模塊,同時也是為數不多的SoC兼容LPDDR4 RAM和UFS 2.0 ROM兩種規(guī)范。常見的SoC還有驍龍820和驍龍810。
中高端——Exynos 7870和Exynos 7580
憑借前置自拍補光燈讓第一代的三星J7吸引了一大班妹子,第二代的三星J7/2016相信更加吸引技術宅。主要是里面的核心采用了三星14nm工藝打造的Exynos 7870,8顆核心基于Cortex-A53架構,主頻為1.7GHz,GPU為Mali-T830 MP2。
提到第一代的三星J7,部分地區(qū)版本并非搭載驍龍615,而是換成了Exynos 7580,搭載了8顆1.6GHz的Cortex-A53核心,GPU為Mali-T720。這樣看來,Exynos 7580應該是Exynos 7870的前身,后者在前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CPU和GPU性能。不過單從參數上看,這兩顆中高端處理器相比三星S6系列和三星Note 5上面的Exynos 7420(Cortex-A57+Cortex-A53的8核心架構),在性能上還差一段距離。
入門——Exynos 3475
這顆入門級別處理器已經搭載在三星J1/2016、三星J1 mini、三星Galaxy Tab A(2016)三款機型上,最后一款為通話平板。這是一顆由四核心組成,屬于Cortex-A7架構的處理器,內置Mali-T720 GPU。簡而言之就是將上面那顆Exynos 7580變成32位架構,再削減4顆核心之后的產物。我們可以腦補成驍龍400(MSM8926)、MT6589之類的處理器。
Kirin陣營
相比其它陣營在高中低端全面發(fā)力,專心憋大招的華為海思處理器在16年前四個月只是拋出了一顆旗艦級別的麒麟955,也就是上年年末在華為Mate 8上面那顆麒麟950的升級版。我們對比一下兩款處理器的架構圖:
可以看出,架構上兩者區(qū)別并不是很大,最大的提升就是主頻從2.3GHz提升到2.5GHz。
旗艦級別——麒麟955
華為P9和華為P9 Plus上面的麒麟955依然采用了big.Little架構,由Cortex-A72和Cortex-A53兩種核心組成,俗稱大四核和小四核。工藝制程依然是16nm,大四核主頻推高到2.5GHz,小四核則維持在1.8GHz。GPU方面依然是Mali-T880 MP4。RAM方面,麒麟955不再像麒麟950那樣兼容LPDDR3規(guī)范,所以采用麒麟955的機型基本上意味著必須上最新的LPDDR4 RAM。依然采用了華為這一兩年自主研發(fā)的雙ISP,不再像前幾年榮耀6 Plus那樣引入其它廠商的獨立ISP,用心調校并且成像效果更佳。基帶芯片方面仍然配備了自主研發(fā)的Balong基帶,達到了LTE Cat.6,兼容我國目前三大運營商的4G+網絡。當然,麒麟950上面那顆i5協(xié)處理器也延續(xù)到麒麟955上。這顆協(xié)處理器基于Cortex-M7架構。相比麒麟935/930上面那顆i3協(xié)處理器性能提升4倍,具備FPU和Cache,同時功耗也有所下降。
MTK陣營
自從聯發(fā)科在15年3月下旬正式發(fā)布旗下中高端處理器新品牌Helio之后,隨著芯片更新換代,市面上的聯發(fā)科處理器命名開始變得復雜起來。有時候看到Helio名字,有時候看到MTxxxx型號。對這幾代處理器命名規(guī)則感到迷茫的消費者不妨看過來:
如上圖所示,我們先將32位架構和64位架構的處理器楚河漢界劃分開來,在32位架構時代,Cortex-A7架構是聯發(fā)科摯愛。而在64位架構時代,Cortex-A53架構成為了新寵。當然每個時期頂級的處理器依然會采用更高能效比的核心,例如32位時期的Cortex-A17和64位時期的Cortex-A72。
接著我們看看定位,聯發(fā)科將這幾年主要的手機處理器劃分成三個等級進行升級換代。入門級別處理器主要以四核心為主,主流級別處理器是8核心,高端級別處理器前兩年還是8核心設計,今年的Helio X20和Helio X25正式飆高到10核心。
最后一個共同點就是,第三列的這些最新一代處理器,從入門到高端,每個級別的處理器基本上都支持全網通并且傳輸速度達到了LTE Cat.6,這也是我國目前三大運營商4G+網絡能夠達到的上限值。
高端——Helio X25和Helio X20
Helio X25:魅族PRO 6、樂2 Pro
Helio X20:樂2、樂2 Pro、道格Doogee F7、宏碁Predator 6、卓普Speed 8
自從MT6592開始,聯發(fā)科每一代的高端處理器總喜歡用多核心來做噱頭,而且偏向采用低功耗架構的小核心。以8核心的Helio X10和Helio P10為例,其實都是Cortex-A53架構,在功耗上并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,當然性能上也不會特別出彩。
Helio X20是這幾年屈指可數采用了20nm工藝的聯發(fā)科處理器,臺積電良品率一直上不去,導致20nm流水線擱置了一段時間,終于在Helio X20上面實現了聯發(fā)科期盼已久的打造高端處理器夢想。Helio X20采用了2顆Cortex-A72核心,還有8顆Cortex-A53核心,其中有四顆主頻相對更高,另外四顆主頻相對稍低。
正如麒麟955相比麒麟950主要是提升了主頻一樣,Helio X25相比Helio X20最大的變化也在主頻上。
主流——Helio P10和MT6750
Helio P10:索尼Xperia XA、聯想K5 Note、金立W909、金立S8、OPPO R9、OPPO F1 Plus、魅藍 note3
MT6750:OPPO A37m、魅藍3
有不少消費者一直以為Helio P10是Helio X10的升級版本,非也。從上面那張路線圖可得,Helio P10其實是MT6753的升級版。另一款處理器MT6750則是Helio P10的精簡版,最大區(qū)別還是在于主頻上。
MT6737和MT6738暫時沒有搭載在手機上面,所以本文暫不討論。
總結:短短三個多月,四大SoC平臺已經量產了如此多的新處理器,并且搭載在不同廠商的手機中陸續(xù)上市。Qualcomm、三星、MTK已經從旗艦、中高端到入門級別處理器都排兵布陣完畢,還沒算那些已經發(fā)布但是并沒有量產和上市的處理器。麒麟950和麒麟955之后,華為海思針對中低端市場的麒麟6系列處理器估計離升級換代也不遠了。
看完本文之后,那些錯綜復雜的型號和名稱,那些似懂非懂的架構體系,那些堪比史詩巨作的進化歷程是不是瞬間變得簡單起來?
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
關于CNMO | 聯系我們 | 站點地圖 | 精英招聘 | CNMO記事 | 家長監(jiān)護工程 | 舉報不良信息
Copyright © 2007 -
北京沃德斯瑪特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發(fā)郵件給我們
京ICP證-070681號 京ICP備09081256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6320號